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集团“绿染毛乌素沙,富泽生态金山”师生四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集团辅导员李佳音的带领下前往榆林一地展开走访调查,探究毛乌素沙漠周边地区“绿色金融”助力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
漫步黄土秘境,探寻地球记忆
在岁月的映衬和时间的研磨下,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黄土风情。它是深埋于地下的壮阔历史,亦是雕刻在黄土地上的独家记忆。为了深入了解绿色金融在助力城市发展、乡村振兴、沙漠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实践队一行先前往红石峡、镇北台、麻黄梁地质公园参观调研。
首先,实践队一行来到了被誉为“塞上碑林”的红石峡。“峡两壁对峙,峭拔如削;一水中流,榆柳荫映”,置身于红石峡的峭壁与树木间,不免让人感叹在现实中也有这样一片“桃花源”。
红石峡内共有29窟一龛118幅书法瑰宝,串联起400多年的时空和历史。根据采访,大家了解到,为保护自明成化年间以来留下的大量摩崖石刻和诗赋作品,当地政府已将资金投入到了石窟和题刻的建设当中,努力让中国乃至世界看到这张陕北文化生态名片。
随后实践队来到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体会到长城的雄伟高大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更能感受到在美丽的生态环境下宣传文化发展经济的大智慧。
镇北台一边对绿色生态进行保护,一边通过传承和发扬边塞文化与风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得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紧接着,大家来到了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对周边村庄进行走访调查。
在采访中大家了解到,当地的治沙行动是积极有效的,沙尘暴的频率大大降低,土地沙漠化也有所缓解。政府也对当地村民进行了一些资金补助,努力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但是,如何为当地村民引来更多的生态红利,是仍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应以绿色金融为利器,将致富的种子埋在每村每户。
女子民兵齐治沙,补浪河乡著史诗
“狂风挡不住,进军的脚步,毛乌素是我们拼搏的战场......”在讲述完女民兵们艰苦的治沙故事后,讲解员王毛毛深情地为我们歌唱了治沙连连歌。随着歌声响起,女民兵们奋斗的场景仿佛浮现眼前,实践队员无不为之动容。
“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榆林。”这是联合国专家来到榆林探访后发出的感叹。
榆阳区补浪河乡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陕蒙交界处。曾经,这里农民的庄稼经常被黄沙掩埋,风沙大得甚至可以把人吹至千里之外。
为响应党中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改变当地连年风沙侵袭的恶劣生态环境,我们敬爱的女民兵们主动参与治沙行动。1974年,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姑娘们,组建起了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前身——补浪河公社“长城姑娘治沙连”,从此开启了与风沙斗争的艰难历程。
当时的治沙连条件艰苦卓绝,基本设备非常匮乏,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幼苗被黄沙掩埋却没有工具就用手一点点挖;手坏了流血了没有胶带就用毛线缠;为了不落伍、学习先进知识以便更科学地治沙,她们还坚持在昏暗的灯光下上夜校,许多女民兵因此由入连前的一字不识变得可以自己撰写文章……
她们不计个人得失,只知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宁将自己的一生甚至后代都投身于治沙事业,也不愿世世代代都被黄沙欺负。50年来,一代又一代治沙女兵扎根大漠、以苦为荣,接续传奇、鏖战沙海,创造了从“沙进绿退”到 “绿进沙退”的生态建设奇迹。
为详细了解榆林市的治沙历史以及治沙工程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于是师生一行前往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做实地调研并与讲解员王毛毛进行访谈。从其入连的切身经历到当地在治沙技术方面的进步、治沙连实现生态和经济同步发展的措施、经济方面实现增益的实际成果和对未来的展望……大家通过采访切实感受到了治沙连及沙漠周边居民的坚强意志,对这片土地强烈的归属感以及当地治沙工程自开展以来的显著成效。
“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陕北的一句谚语。治沙连正是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在大自然面前有血有肉的人的力量。
如今的补浪河,已经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提升相结合。在沙地上种上经济林,既能防风固沙,又能将经济作物买出去增加乡民收入;在沙地上建造花海,给游客提供观光风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体验活动,将治沙连的故事将给下一代听,将治沙连的精神传承发扬。治沙连的故事将代代相传,治沙连的精神将永远延续。
以特色产业为引擎,打造黄土上的“桃花源”
继续向西,实践队来到习近平总书记盛誉的黄土高原水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高西沟村。在这里体会黄土高原上高西沟人民永不言弃的精神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信念。
曾经的高西沟村,不管是山上还是平地都几乎见不到一点绿色,辛辛苦苦种好地庄稼一场大雨便被冲刷掉了,农民经常颗粒无收,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解决温饱问题。
但是在高西沟村“四任班子三代人”的带领下,凭借着风雨无阻向前行,誓将旧貌换新容的精神,高西沟村逐渐形成了“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淤地打坝堰,高山远山森林山,近山阳坡建果园,弃耕坡地中牧草,缓坡险洼种柠条”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发展共同推进的布局。
数十年来,高西沟村艰苦探索出了一条黄河中上游丘陵沟壑区生态治理、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之路,成为陕北“小江南”。
自由采摘苹果、大扁杏等水果,住土窑洞、吃农家饭体验黄土风情……高西沟村利用农田、林地、水库等生态资源兴办农家乐、民宿等,先后获得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多项荣誉,逐步叫响了生态品牌,俨然成为漫漫黄土上的“桃花源”。
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种植,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高西沟村生态治理样板值得更多村子学习和借鉴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绿色金融惠农助农,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今年暑期,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集团师生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依托“师生四同”社会实践和“莲子计划”课题,组建近20支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全国各地开展实地调研,发扬“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南开传统,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南开智慧!